“路長制”,顧名思義就是讓每一條路都有一名負責人,切實發揮起“長”的作用,從而推動城市管理工作向更精更細發展。自我市首推城市管理“路長制”,玉泉區127條大小街道“各有其主”,一個多月過去了,“路長制”運行如何,路上又有了哪些變化?呼和浩特晚報記者現場采訪,體驗“路長”的工作。
3月14日8時40分,呼和浩特晚報記者來到燒賣第一街,在這里尋找“路長制”試行后的答案。從燒賣第一街東面路口進入,路北側的幾位商家正在清掃自家門前區域,打掃完畢還不忘灑上一些水,有幾輛送貨的小貨車正在給幾個商家卸貨,卸貨時將貨物搬到商家店里,并整齊地放好后快速駛離。
“你好!請你把門口的廣告牌放進去好嗎?請配合一下!”當呼和浩特晚報記者來到燒賣第一街不久,就發現“路長”董永春已經開始在路上巡查了,發現有影響市容市貌的現象,就立即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勸解。類似的話董永春不知道一天要說多少遍,因為作為一名“路長”,他始終把道路整潔和街道的美觀放在第一位。
董永春告訴呼和浩特晚報記者,“路長”每天的工作就是巡查所屬路段,收集沿街店面個人、單位的資料,確保市容市貌整潔美觀。“我以前是一個不太愛說話的人,一天也說不了幾句話,現在一天說的話快趕上以前一年的話了。”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在跟隨董永春采訪中發現,董永春對延街的每一戶商家的基本情況都了如指掌,和店主更是熟悉,當我們來到“京實餃子樓”時,店主對董永春說:“我家灶臺這里有點暗,能不能給想想辦法。”就見董永春走進廚房內仔細觀察后說,“這個不是大問題,只要在抽油煙機上裝一個照明燈就行了,這個問題我馬上找人解決。”董永春說,“現在,這條街上的商家都和我成了朋友,有什么事都來問我。”
說起推行“路長制”的初衷,小召辦事處副主任張滿軍表示,“路長制”就是要讓基層干部的觸角延伸下去,更好地服務每一條道路,通過管理讓城市更加美麗、協調,“而不是為多設置一個‘管人’的崗位”。
“路長”的主要職責就是將巡查發現的問題提交各職能部門和行業單位,同時監督整改。各職能部門、行業單位主要是根據自身職責受理解決“路長”提交的問題,并接受“路長”的整改監督。當“路長”發現問題并提交相關部門后,相關部門未在規定時限內作出整改或整改沒有到位,“路長”兩次提交同一問題后,市城管委就要啟動問責程序,對行動緩慢的單位及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