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一早,家住玉泉區西苑小區的宋女士下樓時,發現樓道內有人正用小鏟子鏟除樓道內的小廣告。“我們小區屬于老舊小區,前年居委會鏟了小廣告,并將樓道粉刷了一遍,也就一年的時間,樓道內又貼滿各種小廣告。”宋女士說,五花八門的小廣告不僅影響美觀,一些詐騙小廣告也混在其中,早該鏟除。
馬路上、墻體上、臺階上、電線桿上……不法分子不放過任何一個張貼小廣告的角落,制假證、假章、假發票、涉黃信息等小廣告曾經充斥著呼市的大街小巷。
昨日,呼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城管大隊大隊長李永剛接受內蒙古晨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稱,經過公安機關兩個月的整治打擊,目前,呼市地區各類張貼小廣告的違法行為明顯減少。
打擊兩個月刑事拘留12人
2016年初,楊某利用自己會電腦制圖軟件的技術,在互聯網上購買了制作印章的工具,開始偽造印章、假證出售。李某通過非法張貼小廣告招攬辦證生意后,聯系楊某進行制作。此外,楊某還通過微信、QQ等方式在網絡上招攬生意。隨著業務量加大,楊某擔心雇傭他人送假證存在風險,便讓自己的父親楊某某負責送貨及交易。
2017年初,警方接到線索后,開始立案偵查,經過半個多月的跟蹤及研判,2月8日在呼市城郊接合部將李某抓獲。后經李某供述,警方在楊某租房處將楊氏父女抓獲。
李永剛介紹,目前,呼市街面上張貼的小廣告內容主要是辦假證、假公章、假稅票、涉黃信息、小額高利貸等,居民樓道內一般貼的是通下水、開鎖、裝修、買賣房屋等信息,警方針對這些小廣告進行依法打擊,并全力配合城市管理委員會開展集中清理路邊發放商業小廣告行為等。
自1月中旬呼市公安局開展《集中整治路邊發放張貼小廣告專項行動》以來,截至3月14日,公安機關累計破獲刑事案件11起,刑事拘留12人,取保候審4人;累計偵辦行政案件47起、行政拘留70人,行政處罰10人。
“經過公安機關集中打擊,最近街面上張貼的小廣告上的電話已陸續停機。”李永剛稱,經過兩個月的整治打擊,目前,呼市地區各類張貼小廣告違法行為明顯萎縮。
難題取證難、抓人難
3月14日,烏蘭察布東路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有人在路上組織發放小廣告。民警趕到現場后,看到路邊有20多人圍聚,城管部門將還未發放的小廣告全部沒收,民警將現場的兩名組織者帶回派出所進行詢問。
原來,這兩名男子相當于中介,他們從商家那里領到廣告,再從社交軟件群里組織發單的人員,約好時間地點,統一分配發放。發單人員將自己發單的照片發給這兩名男子,兩名男子再將工資以轉賬的形式發給發單員。
“部分違法人員從商家處得到小廣告,通過網絡發布招工信息,將小廣告放到某處,發放傳單的人員取上傳單發放后,違法人員通過銀行轉賬等支付方式付款。我們找到發單員后,他們通常不掌握違法人員的任何情況,這使得取證比較難。”
更讓警方為難的是,在辦理一些制假證或假公章的案件時,即使找到曾經的辦證人員,他們也都以各種理由推脫,這給警方固定證據鏈帶來阻力。
“民警在辦理此類案件時,只能蹲守和一點點摸排,通常得不到任何線索。”李永剛表示,警方取證難,找人也難,打擊難度很大。
治理望市民提供線索
為何張貼小廣告的違法行為屢禁不止,李永剛稱,違法成本低是一方面原因,其次就是以前這些都靠呼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來管理,從今年1月中旬起,公安機關介入嚴厲打擊各類張貼小廣告違法犯罪行為,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處罰力度。
對于小區樓道內的開鎖或通下水等小廣告,李永剛說,雖然這可能會給居民帶來一些便利,但也是違法行為,“這些開鎖或通下水的便民信息,可發布在小區的公告欄上,或通過正規的平臺發布。”
李永剛呼吁廣大市民,積極提供張貼小廣告的違法線索,如果根據群眾的舉報,警方一經查獲,會給予舉報人一定的現金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