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剛座舍利寶塔,俗稱五塔,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其獨特的印度建筑風格和造型,精美的石刻磚雕藝術,以及全國唯一的蒙文石刻天文圖,使之成為內蒙古自治區著名的旅游景觀。

五塔景區2006年在原址上進行了復原重建,占地3000多平米,分前后三個院落。從五塔寺南廣場進入山門,左右兩側是覆缽式白塔,前院有二十一度母殿、圣觀音殿和三世佛殿;中間是金剛薩埵殿,布展成“呼和浩特市召廟文化展廳”,陳列著呼和浩特不同時期召廟歷史沿革和文化內涵的實物和照片;后面的大日如來佛殿莊嚴肅穆、雄偉壯觀,香火鼎盛,佛音繚繞。院落兩側分別有四個偏殿:不空成就佛殿、阿彌陀佛殿、阿閦佛殿和寶生佛殿。作為整個寺廟中的精品建筑——金剛座舍利寶塔,以其精美絕倫的石雕藝術和歷史積淀獨特的召廟文化傳承,通過雋秀挺拔佛陀伽耶式的建筑風格、栩栩如生的磚石雕刻佛像造型和蒙、藏、梵文記載的金剛經文,使之成為塞外青城獨具魅力的藝術精品。塔后山墻上的三幅石刻圖尤以蒙文石刻天文圖受到世人的矚目。它不僅是天文學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是我國蒙古民族優秀科學家智慧的結晶,為后人的了解和研究提供了歷史的、科研的、藝術的實用價值。

金剛座舍利寶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市級優秀旅游景區、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市級愛衛達標單位,消防工作先進單位、呼和浩特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開放以來,每年都接待數萬名來自世界各地和國內的旅游觀光者。